醫藥企業創新加速 生物醫藥將成重點
來源:藥械網 作者:admin 發布:2011/3/16 修改:2011/3/16
隸屬:行業咨詢 點擊:2627 推薦新聞
】“十二五”期間,醫保擴容將推動醫藥市場迅速擴大,醫藥產業表現強勁。分析人士指出,企業在掘金“十二五”時,尤需關注和調節好由產業政策、市場競爭、成本上漲等一系列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多重壓力,使產業更加健康、有序發展。
財政補助大幅提升奠定醫藥市場擴容基礎
溫總理所做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十二五”期間,健全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保障體系,提高最高支付限額和住院費用支付比例,全面推進門診統籌。根據計劃,2011年要把新農合和城鎮居民醫保財政補助標準提高到200元,全國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標準提高到25元。
“大幅提高醫療保險覆蓋率和補助幅度,能使更廣泛的人群享受到醫療衛生服務。相應地,當越來越多的居民看得起病、愿意買藥或接受治療時,人口規模帶來的資源優勢,將有效刺激藥品和醫療設備消費的增長。”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會長于明德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市場估算,僅由新農合、城鎮居民醫保等新醫改政策落實到位帶來的市場增長,就有望拉動國內醫藥市場銷售額激增1600億元至1700億元,對全國醫藥生產、流通企業將是重大利好。
據統計,2010年全國醫藥工業總產值完成1.25萬億元,比上年增長26.3%,利潤總額突破了千億大關。于明德表示,預計“十二五”期間,全國醫藥工業市場規模將以年均24%左右的同比增速前進。據咨詢公司艾美仕的最新報告,2011年中國藥品市場銷售額將超過法國和德國,成為繼美國和日本之后的全球第三大藥品市場。
生物醫藥增勢強勁多管齊下助其加速跑
2010年醫藥產業發展最為搶眼的生物制藥業,“十二五”期間將繼續保持迅速的發展勢頭。“十二五”規劃綱要(草案)提出,大力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發展生物醫藥、生物醫學工程產品等領域,建設生物藥物和生物醫學工程產品研發與產業化基地。并把重大新藥創制、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傳染病防治納入科技創新能力建設重點。
市場消息透露,2010年生物制藥的收入同比增長43%,十分搶眼。預計到2015年末,我國生物醫藥產業總產值將突破3萬億元。各省區政府紛紛將生物制藥作為產業規劃的重要部分。云南省規劃到"十二五"末,重點打造出六大生物醫藥產業集群;廣東省計劃到2012年把廣州、深圳打造成世界生物中心;上海計劃到2012年生物醫藥行業經濟總量達到2000億元。面對一串串數字,專家指出,生物醫藥市場潛力無窮,但目前我國制藥研發能力、資本實力和市場控制力尚不如其他跨國制藥企業。
以疫苗行業為例,我國現有疫苗生產企業30余家,年生產能力達到近10億劑,卻在最近才通過世界衛生組織評估,成為第36個通過該評估的國家。疫苗出口更是微乎其微,即便是國內疫苗龍頭企業華蘭生物,2010年上半年出口銷售額僅占其總額的0.2%。
有效改善醫藥企業數量多、競爭力弱、技術水平差等局面,推動產業整合,由大變強,提升綜合競爭能力,努力實現制藥大國向制藥強國的跨越,是“十二五”期間我國醫藥行業發展的一大方向。
于明德認為,“十二五”生物醫藥產業有兩大任務:一是產業升級,包括產品標準升級和質量保障體系的升級。二是占領生物醫藥制高點,順應世界醫藥發展趨勢,追蹤前沿技術,大力發展基因工程藥物、抗體藥物和疫苗。
業內人士還建議,生物醫藥企業在科研成果、新藥研究、上市藥品階段注重成果轉化和專利保護。“對于大企業而言,擁有知識產權和專利保護將有助于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維護產品的市場份額;對于小企業而言,專利將成為其與大公司談判的重要商業資本。”專精于知識產權法的美國飛翰律師事務所上海代表處管理合伙人林藝思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醫改政策漸進“頻發期”行業健康競爭不容忽視
“十二五”期間,醫改仍是衛生工作的主旋律,近期的重點工作包括全面實施基本藥物制度和加快公立醫院改革試點等。預計,作為非周期性行業的醫藥板塊,將在2011年陸續出臺的藥品價格下調、公立醫院改革、“十二五”生物產業規劃等醫改配套措施下,走出一波新行情。同時,對于受政策影響不一的企業而言,龍頭和優質企業相應獲利機會更多。
3月7日,醫藥板塊在大盤上漲1.86%的情況下,僅上漲0.15%。之后的兩個交易日,醫藥板塊走勢依然疲弱,截至9日收盤,醫藥板塊下跌0.01%。
德邦證券醫藥研究員鄭一寧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稱,市場此前認為基本藥物降價、新版GMP(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等都屬于利空消息,但她認為藥品降價已是市場發展的必然趨勢。一來能減輕百姓用藥負擔、二來能加速藥企創新,可能短期醫藥股利益會因此受到影響,但從長期來看,醫藥板塊會成長得越來越健康,極具投資潛力和價值。
白云山制藥生產的頭孢地尼和頭孢克肟都被納入近日發改委發布的藥品降價名單,且頭孢克肟是年營收過億元的藥品。白云山A董秘譙勇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稱,同意2011年藥品降價是大勢所趨的觀點,且原材料成本繼續上升也在企業預期內。為此,公司早已做好部署,計劃從市場推廣、提升設備利用率、整合內外科技資源等多方面調整來消化雙重壓力。
不過,不少制藥企業對目前實施的基本藥物招標采購“唯低價是取”的趨勢表示擔憂。有些省區的基本藥招標采購價格已經遠低于政府的最高零售價,甚至低于藥品正常的成本價,導致藥價“虛低”,“逼”走了很多普藥生產商尤其是一些大規模有信譽的藥企,擾亂了市場競爭。對此,于明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無奈地表示,現在基本藥物招標中“唯低價是取”的傾向嚴重,長期下去,會損害整個醫藥行業的正常發展,更令人擔憂的是其中隱藏的藥品質量安全風險。
上一個新聞:醫藥流通業醞釀航母計劃
下一個新聞:醫改試點要求:推進醫藥分開 完善招標 控制費用
同類新聞
- 2023/5/16 推進健康中國建設
- 2022/4/25 常見的病痛“腰疼”困擾人們,如何做檢查呢?
- 2014/3/25 低價藥“玩消失”是醫改失衡之果
- 2014/3/25 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將發 或掀并購高潮
- 2013/12/17 2014天津醫療展揚帆啟航 3月5-7日濱海新區再創輝煌
- 2013/12/17 中國家用醫療器械行業發展遭遇三大政策瓶頸